楊子佛教禮儀-圓滿-ic.jpg
楊子有幸在夜間記錄下圓滿的一刻:使用900mm拍攝焦段 - 台中市 2016.11.14 晚 22:34分的超級月亮。(攝影者/InorChen)

楊子佛教禮儀 · 台中訊:

年年都有超級月亮,但尺寸卻都不一樣!原來去年看到的超級月亮和今年的並不相同,原來世間萬物並沒有真正的恆常不變,「變」才是永遠不變的道理。

球天文迷引領企盼的超級月亮又來啦!超級月亮天文學正式名稱為「近地望」,當太陽、地球、月球成一直線,就叫做「望」,俗稱滿月;「近地」則是指月球運行到最接近地球的位置,因此,近地+望=地球上所能見到的最大滿月,也就是超級滿月啦!

其實地球人每年都可以看到一次超級月亮,只不過月球軌道的橢圓率並非永遠固定不變,在太陽和地球的引力干擾下,總難免發生微小的擾動,儘管軌道的變動幅度不大,可一旦把地、月相隔38萬公里的平均距離計算進去,那可就差得遠了,於是我們每年看到的超級月亮,大小都不盡相同,而今年的月亮可是XXL尺寸的,上一次見到這種size是在85年前呢。

很多人都以為,即使月有朔望變化,但總是固定不變的規律,誰知原來去年看到的超級月亮和今年的並不相同,原來世間萬物並沒有真正的恆常不變,「變」才是永遠不變的道理。

這樣的道理,早在近千年前,北宋文豪蘇東坡就用他的絕妙文筆為我們精闢開示了——

西元1079年的農曆7月16日,被貶謫到黃州(今湖北黃岡)的蘇東坡,和友人泛舟夜遊赤壁,當時的他也曾和我們賞過同一個月亮(當然,月球是同一個,但東坡賞的月其實已不是我們今日所見到的),甚且因此寫出一篇傳誦千古的〈前赤壁賦〉。率性曠達的東坡,因捲入政治黨爭而一生屢遭貶黜流放,這樣的挫折磨難,也讓他的人生哲學從儒家經世治國的入世思維,慢慢轉向佛道的出世思想,而〈前赤壁賦〉正可說是他抒發佛道思想的經典代表作,尤其是文中與友人對答的這一段:

與東坡同行的友人感嘆著:「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相對於悠悠天地,人的一生就如同朝生暮死的蜉蝣一樣短暫;相對於大千世界,人的存在就像是大海中的一粒粟米般地渺小。令人不禁感傷生命的短促,羨慕起長江水滔滔奔流無窮無盡。真希望能和神仙一同悠遊人間笑看世道興衰,生命能和明月一樣亙古悠長啊!

而東坡是怎麼回答的呢?「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蘇東坡的這段話,盡顯佛道思想真義:江水固然奔流不停,但它的本體卻不曾真正流去;月亮雖有盈虧現象,但它的本身卻不曾有過增減。若從「變」的角度來看,天地萬物沒有一刻的時間是固定不變的;若從「不變」的角度來看,萬物和我的生命都是同樣永遠存在的。如此說來,又何必羨慕江水和明月呢?

是的,天地萬物一直在「變」,可以說沒有一刻是不變的,這正是佛家所謂的「無常」。別說是日月山河了,就連我們自己的色身也一直在變,細胞不斷新陳代謝,血液不停流動循環,現在的我,全身每一處毛髮細胞都已和十年前的我完全不同,當然,十年後的我必然也不同於現在的我。大至肉眼可見的自然天體運行,小至肉眼難見的原子電子,莫不時時處於變動不息的狀態。誠如《金剛經》所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至於東坡提到的「不變」觀點,說的不正是佛教的生死觀嗎?生命的時間軸兩端,一端是誕生,另一端是死亡,但就佛家思想而言,這個時間軸不是一條線段,而是起點連接著終點的一個圓,因此生就是死的開端,而死則是生的起點,此亦即東坡所揭示的「物與我皆無盡也」。

話說既然萬事萬物都是在常與變之間轉換,那麼「把握當下」就是面對世間生滅法的最佳對策啦!所以蘇東坡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儘管萬物生滅不息,非吾人所能長久擁有,最起碼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麼我們就把握這短暫當下,一同盡情享受這造物者賜給我們的無盡寶藏吧!

蘇東坡這一番洞悉世間萬象的豁達見解,儘管相隔千年,依舊是有如江水明月般不變的道理。在讚佩前人智慧的同時,請大家也別忘了東坡在文章中教給我們的「把握當下」,今晚就走出戶外,抬頭看看這85年難得一見的超級月亮吧!


延伸閱讀: 強弱愛是一蘿蔔乾的滋味

Share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禮儀公司.jpg

arrow
arrow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