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佛教禮儀公司。邀請您進入官網;了解更多並更進一步與我們分享您的想法與需求

目前分類:佛法觀念 (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最吉祥!!
Wish you well~~

吉11.JPG

<全文畢>


 

文章標籤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錢有勢,不一定快樂。
心離煩惱罣礙,真大吉祥!
Be Free from sorrow, worry and fear~~

吉10.JPG

文章標籤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間的吉祥易有,
出世間的吉祥難得!


吉9.JPG

文章標籤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吉祥經》有時被稱為「在家居士戒律」,經文所提,包涵五戒十善的內容。

 用現代用語來說就是「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依循良善的戒律去生活,就是平安喜悅人生的根本保障,也是吉祥的真義。

May you be happy~~

吉8.JPG

文章標籤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天都是吉祥日!

為人處事和品格修養的道理看似老生常談,

卻是亙古不變的獲致吉祥利益之方。

Hope everything is going well~

吉7.JPG

文章標籤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福快樂不外求,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必怨天尤人。

常常檢視自身的日常行為,

就能為自己消災獲福,帶來吉祥的人生!

吉6.JPG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吉祥經》的「吉祥」是從巴利語 Maṅgala 翻譯而來,

原意是為斷除惡及不善。所以吉祥的果報,本質上是由「善因」而來。

世人希望的富裕、健康平安、社會和平..等,一切的吉祥福報,

是需要我們去改善惡習,種福因耕耘,才能得到。共勉之~~

May you be happy~~

吉5.JPG

文章標籤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能夠實踐人倫之道,福慧傳家,就離吉祥不遠。

今年,就從身邊的人開始做起!!

May all your wishes come true~

吉4.JPG

文章標籤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期望有吉祥如意的生活,那該如何做呢?

Best wishes for you!!

吉3.JPG

文章標籤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正的吉祥是什麼?
現在的您,擁有了嗎....

吉2.JPG

文章標籤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吉祥經》是佛陀所教授深入淺出,獲致吉祥的方法。

除了讀誦,能落實修持這些準則,方可得到真正的平安幸福。

祝福正在看此篇貼文的您,

心安平安,共沐吉祥!!

吉1.JPG

 

文章標籤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1215_130128_4476.jpg
▲「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簡單來說,就是當人們臨終時,只要能屏除一切雜念,真心誠意地念上十句佛號,阿彌陀佛就會立即到來,引渡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楊子佛教禮儀 · 台中訊:

經典文學《西遊記》之賜,即使不是佛教徒,也都知道「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同樣是拜吳承恩這部大作所賜,許多人傻傻分不清如來佛祖和阿彌陀佛,還以為兩者是同一個人——在《西遊記》第六回中,面對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如來笑道:「我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南無阿彌陀佛……」
 

猜想這個謬誤,若非作者為了簡化小說出場人物,避免讀者混淆,那就可能是出於對佛教知識的理解錯誤吧!這也難怪,畢竟多數出家眾心心念念都稱念「阿彌陀佛」,難免要讓外人誤解阿彌陀佛就是如來佛祖了。事實上,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完全是兩位不同的佛,而且掌管著不同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管理者,其實並非釋迦牟尼佛,而是阿彌陀佛!

 
三寶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

 
在佛教觀念裡,每一個大千世界都只有一個佛。我們常可在佛寺中看到三尊並列的佛像,分別是中尊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此即所謂的「三寶佛」,祂們分別掌管著三個世界。
 
釋迦牟尼佛,是地球上的佛教創始人,成道前的俗名是大家所熟知的悉達多,而祂也是現階段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又稱佛陀或如來佛、佛祖等等。而藥師佛,則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又稱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如來、大醫王佛等等。至於阿彌陀佛,便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又稱彌陀。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
 
根據《無量壽經》記載,在很多劫以前,在世自在王佛的世界裡,有一位國王(妙喜國世饒王)因為聽佛講經說法後,很是歡喜嚮往,便放棄王位出家為僧,法號為「法藏」。(註:一小劫=一千六百七十九萬八千年;二十小劫=一中劫;四中劫=一大劫。)
 
心懷慈悲、志向遠大的法藏比丘,眼見眾生因業障深重、福慧淺薄、生命苦短,而難以脫離六道輪迴,即使有心修行,也是障礙重重,成道遙遙無期。於是他一直在思考幫助眾生脫離苦海、早日成佛的方法,後來他終於找到了答案——
 
他必須先讓自己成為一位能得十方讚譽的佛,吸引十方眾生的注意;同時建立一個無與倫比的美麗新世界,吸引眾生樂意往生;然後還要提供一個絕妙的修行法門,方便眾生循此法門到達上述的美好世界,並進一步在這個毫無惡因惡業等障礙的寶地修行成佛。
 
於是法藏比丘向他的師尊求教,世自在王佛見他心願至誠,便指導了他各種修行方法,並把二百一十億諸佛世界的樣貌展現給他了解。資質聰慧絕頂的法藏比丘,聽完世自在王佛的開示後,取其「勝」而捨其「劣」,發現諸佛剎土中以西方淨土最為殊勝,因此決定在西方建立他理想中的美麗新世界;又取其「易」而捨其「難」,發現各種修行方法中以「持名念佛」最為方便,因而決定以此作為自己未來普渡眾生的無上法寶。
 
歷經了五劫的時間,法藏比丘終於修行有成,達到了無所執的清淨境界;並且構思完成他心目中的新世界輪廓,堪稱集十方佛國之美好於一身;同時,他也想好了能夠莊嚴其淨土、幫助眾生成佛的大願。
 
於是他在世自在王佛的示意下,於佛前立下四十八大願
 
(1) 國無惡道願       (2) 不墮惡趣願       (3) 身悉金色願       (4) 三十二相願
(5) 身無差別願       (6) 宿命通願           (7) 天眼通願          (8) 天耳通願
(9) 他心通願          (10)神足通願          (11)遍供諸佛願      (12)定成正覺願
(13)光明無量願      (14)觸光安樂願      (15)壽命無量願      (16)聲聞無數願
(17)諸佛稱歎願      (18)十念必生願      (19)聞名發心願      (20)臨終接引願
(21)悔過得生願      (22)國無女人願      (23)厭女轉男願      (24)蓮花化生願
(25)天人禮敬願      (26)聞名得福願      (27)修殊勝行願      (28)國無不善願
(29)住正定聚願      (30)樂如漏盡願      (31)不貪計身願      (32)那羅延身願
(33)光明慧辯願      (34)善談法要願      (35)一生補處願      (36)教化隨意願
(37)衣食自至願      (38)應念受供願      (39)莊嚴無盡願      (40)無量色樹願
(41)樹現佛剎願      (42)徹照十方願      (43)寶香普熏願      (44)普等三昧願
(45)定中供佛願      (46)獲陀羅尼願      (47)聞名得忍願      (48)現證不退願

 
這曠古絕今的四十八大願,真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一願不是為了莊嚴淨土、普渡眾生!而且每發一願之後,都會加上一句「不取正覺」,表示此願若未達成,則「誓不成佛」。
 
法藏比丘在發願後,更加努力精進修行,又過了數劫的時間,終於願行圓滿而修證佛果。根據《阿彌陀經》記載,法藏比丘成佛距今已有十劫時間,佛號「阿彌陀」;他所建立的美麗新世界,就位於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的西方,距離約十萬億佛土,這個以無盡悲願功德建設而成的絕妙淨土,名為「極樂」,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十念佛號,必生西方
 
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當中,以第十八願最為關鍵,可說是核心願!究竟此願內容為何呢?在此援引《無量壽經》原文如下: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簡單來說,就是當人們臨終時,只要能屏除一切雜念,真心誠意地念上十句佛號,阿彌陀佛就會立即到來,引渡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只要念「阿彌陀佛」,這麼簡單?事實上,這四個字可不簡單呢!在梵語中,「阿」就是「無」,「彌陀」即為「量」,「佛」則是「覺」,所以「阿彌陀佛」意即「無量覺」,白話一點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覺。換句話說,「阿彌陀佛」涵蓋了整個佛法的精要!而這也正是為什麼楊子佛教禮儀在服務家屬時,總是強調臨終助念」很重要的原因!
 
助念:引導臨命終者往生西方
 
對於不曾修行的人而言,病危之際,能夠心無恐懼、焦慮,或者不捨、罣礙者,幾希矣!然而臨終時的心念,往往足以決定亡者下個階段的往生去向,只不過心有罣礙者,必定難以到達那莊嚴美好的西方極樂世界。(註:關於西方極樂世界的各種美好,請見《阿彌陀經》。)
 
因此,病危者彌留時若能有人在旁助念,不間斷地吟誦佛號,自然會產生寧靜祥和的氣氛,不但可幫助病危者的心安定下來,也有助於轉移注意力,使其不致產生過多前述的妄想雜念,進而把意念轉為一心嚮往淨土的正念。
 
法鼓山聖嚴法師曾開示,決定人們身後去處的四個原則:

隨重往生:即隨著生前所作善惡諸業中最重大的,先去受報。

隨習往生:即隨著平日最難革除的習氣,到同類相引的環境中去投生。

隨念往生:即隨亡者命終時的心念所歸。善念便轉生人間、天上,惡念則轉生三惡道。

隨願往生:即隨願望決定往生去處,發願學佛則往生佛國淨土,或轉生人間繼續修行。

以上四原則中的前兩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最後兩項提到的臨終時的心念與發願,卻可以操之在我!因此,若能在亡者臨終時就開始為他念佛,便很有可能幫助他因此得到佛法的利益,從而往生佛國淨土。
 
至於在人往生後的助念,也是同樣的道理,人往生後的四十九天,是等待轉生到下一世的過渡階段,這時如果能夠繼續為亡者助念祈福,亦即隨時念佛迴向,憑藉著助念者真誠的願力和信心,可感應諸佛菩薩的威德願力,進一步幫助亡者獲得求生佛國淨土的力量!
 
是的,「阿彌陀佛」就是擁有這麼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誠願十方眾生都能體悟領會其中奧妙,齊發菩提心,共行菩提道,超脫輪迴,離苦得樂。阿彌陀佛!


延伸閱讀:【念念生淨土】【如何申請 法鼓山助念團-臨終關懷】【法鼓山助念團簡介】【死亡的準備工夫】

禮儀公司.jpg

文章標籤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將誦經當作代佛說法的神聖使命:​

        佛法的主要對象是人,除人之外,六道眾生之中尚有天、神、鬼,以及少數的傍生或畜牲(動物),也能信受佛法。所以,雖在無人之處,或在無人聽懂所誦的經義之處,祇要有人誦經,就有異類的天、神、鬼、畜,來聽我們誦經。天、神、鬼三類的眾生,以及部分的傍生,均有或大或小的神通,我們誦經之時,祇要專誠,即能感應它們來聽經。

        若你為你亡故的親友做佛事誦經,你的誠意初動,你那親友的亡靈,就已得到了消息,必定會如期前往聽經;亡靈的靈性特別高,縱然在生之時從未聽過一句佛法,死後聽經,也能依其善根通解信受。



摘自聖嚴法師著作《為什麼要做佛事》- 七、誦經做什麼 (23-24頁)

禮儀公司.jpg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也提倡『少燒香』。

        因為燒香一方面是污染空氣,方面是浪費資源,要燒的話,燒比較高級點的,因為香的作用在於安神、在於消毒,但我們般人燒的香既沒有安神作用,也沒有消毒作用,而只是製造煙霧,製造環境的污染,製造香灰而已,這並不是很好的事。

        現在,寺廟雖然也燒香,但燒得很少,而且盡可能地不燒。也鼓勵外面來的信眾少燒香。過去,有的人來寺裡燒香,若點支,覺得不夠誠心,要點三支,甚至點燃把!這樣燒,整個房子裡都是煙。還有,我們不燒金紙,這在佛教儀軌中本來就沒有的。



摘自聖嚴法師《心靈環保》- 少燒香 (37-38頁)

禮儀公司.jpg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世間雖然有不少人的心地不好,行為不善,但我們相信『所有的人、將來都能成佛、成菩薩』,目前只是因為他的因緣尚未成熟,如果我們能促成他的因緣,使他往善的方向走,他未來也能成佛。所以他也是未來佛、未來菩薩,我們不需要計較他現在的好壞。​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菩薩不捨任何一個眾生,以平等看待一切眾生。沒有一個眾生有不變的惡性,因此,我們不要對任何人失望。



摘自聖嚴法師《禪與悟》- 未來佛 (69頁)

楊子佛教禮儀.jpg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民族,或者對於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信仰的民族而言,死亡的確是一樁既悲哀又無奈的事。相反地,如果是一個宗教信仰堅固的民族,而且對死後的世界仍充滿希望、光明的話,他們對死亡不會恐懼、也不會悲哀。
 

        為什麼不會恐懼、悲哀呢 ? 因為死了以後如果是進入另一個世界、另一個境界或另一個生命,就好像在一個大樓裡,從這一層到另一層;或在同一層中,從 A 座到 B 座,那為什麼要覺得悲哀?覺得恐懼?在中國文化來講,主張『未知生、焉知死?』這使得我們這個民族非常重視現實人生和現實環境,這樣的人本主義也很好,但 是,對死亡卻會感到恐懼。

中國儒家曾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朝聞道,聞什麼道?      是宇宙人生的大道理。

        但是,一般人並不清楚「道」為何物,這不是一種宗教信仰,乃是王道、人道、天道等觀念,這是人文、自然的思想。像孔孟諸子等有了哲學修養的人,知道死生自有天命,胸襟開朗;可是一般人並沒有這種修養,所以,會對生命捨不得,對死亡會害怕。

        捨不得目前已經擁有的,害怕面對死後的茫然無知。本來還活得好好的,一下子死神來迎,便什麼也沒有了;如果有的話,究竟會到那裡去呢?所以,恐懼心自然就 出現了。有宗教信仰的話,對死亡就比較不會恐懼、悲哀。基督教、天主教說是歸主、受上帝寵召、到天國去了,和上帝及天使們在一起,多麼快樂。在人間既不自 在、又不自由,去天堂多好。

        印度和西藏這兩個民族有很虔誠的宗教信仰,對死亡也都不恐懼;不像一般中國人的家族,一旦有人新喪,一群人哀哀傷傷、哭哭啼啼的。在印度旅行,可見到送葬景象,一點哀傷的氣氛都沒有,送葬時就好像抬著一副家具似地在馬路上走,也沒有人注意他們。在火葬場上焚化遺體時,親戚、朋友並沒有哭泣聲,他們都在念咒念經,臉上還帶著喜樂的表情。親友想,亡者已經升天了,當為他歡喜。

        西藏人送葬也不會哭,而是為亡者誦經、唱歌,送他上佛國;尤其經過喇嘛誦經、加持後,亡者已經超度了。對佛教來講,因為相信有來生的境界,所以對死亡不會覺得悲哀或恐懼。如果你信仰天堂,也可以升天國。受五戒、行十善的人就可以往生天國。如果在世時雖也做了一點壞事,好事則做了不少的話,那就能夠再度投生到人間來,而且可能比這一生更好一點。

        特別是在佛教中有一種淨土法門或佛國淨土的信仰,就像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西方極樂世界『彌陀淨土』,那是一個極好的未來世界的環境。我們在這個世間死了,要去西方極樂世界的話,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

        通常為病危臨終的人說法,是先告訴他要安心、放心,而且要有信心;要相信如果你的身體還不到死的時候,佛會保佑你趕快健康,如果身體已經沒有辦法維持下去,阿彌陀佛便會接引你到國佛淨土中去。或者,這一生中你做了很多善事,即使不想去佛國,來生也是佛教徒,也會做好事,這就是菩薩行者,在人間廣度眾生。所以,但願你早日再來造福我們這個世界。

        多半我們會請他默念阿彌陀佛,若他自己不能念誦,讓他聽到阿彌陀佛佛號聲;若他自己已不能專注地聽,則勸他心中要信有阿彌陀佛,如此一來,就和佛相應了;與佛相應,就能到佛國去。佛國多遠呢?沒多遠呀 !  物質空間上雖有距離,但精神世界沒有距離。我們對死亡的觀念要改善,否則,遇到親人死亡時,好像全家都變成走投無路的樣子,實在大可不必。



摘自聖嚴法師《法鼓鐘聲》- 正確的死亡觀念 (36-40頁)

楊子佛教禮儀.jpg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儒家的聖哲說『父母在,不遠遊。』又說『父母過世,三年不改其志。』
這都是孝道、守孝的意思。現在,我們還是可以這麼做的。

 

        所謂『 父母在,不遠遊 。 』是因從前交通阻隔,出去十天半個月,音訊渺茫,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所以不遠遊。現在我們把居住的地球叫作地球村,我們只是在同一個村中活動,並沒有遠 遊,一上車就可以打行動電話給父母報平安;出了國,隨時隨地可以和父母通電話,話家常。

        守孝三年,是說小孩必須仰賴父母照顧衣食三年,所以,父母去世三年內不改其志,做任何事,都要想父母是怎麼講的,我這麼做有沒有違背父母的遺志。還有三年當中,把父母棺材停在一處,不能移動,想像父母音容宛在;三年以後,可以把骨頭撿起來,重新改葬。

        把握住這個主旨,目前規定的喪假已經算夠長的了,處理父母後事綽綽有餘。我們只要把父母遺體妥善處理,以莊嚴、隆重而又不浪費的禮儀來辦後事。然後,念念不忘地願他們在佛國淨土永遠修菩薩道;我們自己在父母過世後的四十九日中,要念佛,也希望他們能以生前的功德,或因他們生了我們這種對社會、人類、眾生有貢獻的兒女,而有很好的福報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蓮花也開大一點,然後回到我們人間來,以菩薩身分度眾生時,他們的能力也強一點。這就是以佛教精神,配合中國孝道觀念,所發展出來的現代化守喪原則。

        中國人喜歡罵人家祖宗三代。父母去世後,我們更要念茲在茲,不讓父母因我們而挨罵,所以,就要更加謹慎,努力地自我成長,相信父母在天之靈,或在佛國淨土的菩薩蓮花位上,看到我們這麼勇猛精進,他們會很高興、很歡喜。這就是孝道。

       『守喪』最重要的是守住孝道精神,而不是守墓三年,或在家三年不出門,不剪頭髮,也不刮鬍子,披麻衣、持喪棒,儀表沒有威儀。這不是健康的做法。

        另外,送葬隊伍婉蜒幾公里,妨礙交通:鑼鼓喧天,麥克風製造噪音,妨礙沿路居民安寧。這在過去社會中,由於平日親朋好友難得相聚一次,藉著老年人的喪事,親朋自遠方來見一次面,所以,把喪葬禮儀安排得很熱鬧,確有其凝聚和調劑的作用。現代人已是天涯若比鄰,天天見面、通電話,各種娛樂節目從電視機的螢光幕上送到每一戶人家裡。若把送葬排場弄得太繁複鋪張,已不是哀榮,而是成了噪音和公害。


摘自聖嚴法師《法鼓鐘聲》- 如何守喪 (98頁)

楊子佛教禮儀.jpg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佛教中沒有這一項迷信的規定。

        中國人用紙錢焚燒的習俗,是自漢朝以後開始,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嶼說:『漢以來,喪葬瘞錢,後世以紙寓錢為鬼事。』這是說從漢朝開始,人死之後,喪葬之 時,要用錢幣與死人同葬。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都以為人死之後便是鬼,所以《說文解字》也說『人所歸為鬼』,人死既為鬼,擬想鬼的世界也同人間一樣,只是陰 陽兩界不同而已,故以為鬼也需要生活,也需要用錢,所以就用錢幣殉葬。後來有人覺得用真的錢幣太可惜了,便用紙來剪成錢的形狀,以火燒了給鬼用。

        到近代,由於紙幣的流通,『冥國銀行』的冥幣,也大量發行了!(註)這種低級的迷信,幾乎是各原始民族宗教的共同信仰,以物器,錢財、珠寶、布帛,乃至還有用人及畜牲來殉葬的。

        至於用火焚燒,可能與拜火教有關,相信火神能將所燒的東西傳達給鬼神。印度教《梨俱吠陀》中的阿耆尼(火神),就有如此的功能。中國民間,用紙錢、用錫箔,當作錢幣、當作金銀,又有用紙糊篾紮的家具、雜物、房屋乃至現代的汽車、飛機輪船等等,以為焚燒之後,就被鬼去受用了。

        事實上,佛教不以為人死之後即是鬼,做鬼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佛教更不相信經過焚燒之後的紙庫錫箔能夠供鬼受用。佛教只相信死人的親屬可以用布施供佛齋僧的功德,迴向亡靈、超度亡靈。其他的一切,都是毫無用途的迷信。佛教不唯不主張以物品殉葬,佛教更主張人死之後,不可用貴重的棺木、不可穿高價的衣服、不可動用過多的人力與物力;應該換上日常所穿的乾淨舊衣服,將好的新的衣物全部布施給貧苦人家,如果有錢,應該多做布施貧窮及供奉三寶的功德。唯有如此,亡靈才能得到真正的益處。否則把好好的東西埋了燒了,那是最愚癡的行為,更不是一個正信佛教徒的作為。

        可惜的是,今日的許多僧尼,並不懂得這一層道理,甚至從大陸到了臺灣的佛教徒,還發明了另一種叫作往生錢的紙錢,在一小張的黃紙上,用紅水印上梵文字母的(往生咒),就當作鬼用的錢了。其實誦咒的功效,與燒祇的作用,根本是兩回事。如果根據佛經來說,印好的經是燒不得的,燒了是有罪的。

        再有,現時的僧尼們為人家誦經、拜懺、放焰口乃至打水陸,都要寫文疏,宣讀之後,即予焚化,這是學了符籙派的道教向其所崇奉的神衹們奏疏及化符驅鬼等的迷信,於佛教教理毫無根據。佛教一切都主張虔誠心的感應,如果心力到了,不用焚疏,必然有用,否則的話,縱然焚化了千百張的字紙,又有什麼用處?

註解:註參閱《佛祖統紀》卷三三(法門光顯志)第十六,「寓錢」條(《大正藏》四九‧三二二頁)。



摘自聖嚴法師正信佛教》- 佛教是主張焚燒紙庫錫箔的嗎? (73-75頁)

楊子佛教禮儀.jpg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陰又叫中蘊、中有,就是五陰和五蘊的意思。所謂陰和蘊,是指色、受、想、行、識五種,乃三界眾生生命的組合元素。陰是唐以前的舊譯,蘊是唐以後的新譯。三界眾生稱為二十五有,所謂有,就是有五蘊;不出三界是被五蘊所困,解脫生死即是出離五蘊的三界。

        中國民間說:『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把佛教的五蘊改為中國思想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其實,五行的相生相剋僅屬於物質世界。佛教的五蘊之色蘊就涵蓋了全部的五行,其餘的四蘊則屬於精神世界。精神與物質的結合,就成為三界眾生的活動現象。

        根據《俱舍論》第十卷,中陰身有五個名字,分別是:意生身、求生、食香、中有、起,這是依據其性質分的。如:依意求生得化身,因而稱意生身;又因其經常喜好尋察當生之處,而名求生;依各種喜愛的氣味來維持和營養他們的身體,故名食香;因為是處於從此生的敗壞到另一生出現之間的過渡期,所以叫中有;他能夠產生生命過程中的另一個身體,而他本身卻是不藉父母等緣,乃自然而生,因此又稱為『起』。

        有福報的中陰身是以好的香氣為滋生的食物,無福的中陰身是以惡臭的氣味為滋生的食物。凡是中陰身都有神通,能夠見到肉眼所不能見到的事物。中陰身的階段究竟能維持多少時間?有不同的說法:有說一直到另一期生命的開始為止,不論多久都叫中陰身;有說中陰身的生命只有七天,他可以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次又一次地受生為中陰身。但是古來佛教所相信的,是根據《大昆婆娑論》所說的,人死之後七七日間為中陰,因此而有在人死之後七七日內設齋供養,做布拖功德,祈禱冥福,超度亡靈等的佛事,相沿成為一般的佛教信仰。

        其實,人死之後,在另一期生命的出生之前,叫作中陰。三界、六道所有眾生,死此生彼,都經過中陰的階段;但無色界眾生是定境,沒有色蘊,所以沒有中陰以 《大寶積經》第五十六卷(入胎藏會)所說,由地獄眾生而轉的中陰,容貌醜陋,如燒焦的枯木;由傍生而轉的中陰,其色如煙;由餓鬼所轉的中陰,其色如水;欲 界的人及天所轉的中陰,帶有金色;色界眾生所轉的中陰,形色鮮白。因此,中陰身的形狀有兩手,兩腳、四腳、多腳,或者沒有腳,都是隨著他們生前的形相,而 顯出同類的身相。又根據《俱舍論》第九卷說,欲界中人的中陰,身量像五、六歲的兒童。欲界的菩薩之中陰則如壯年人的身量且相貌傑出,當其入胎投生時,必有 光明照耀。而色界天人的中陰,則形量圓滿和他生前相同。

        根據《大乘義章》第八卷說,欲、色二界眾生般皆有中陰身,唯上善及重惡眾生,死後立即往生淨土,轉生善類,或直墮地獄及餓鬼趣,所以沒有中陰。以重惡眾生的業感而言,唯造五逆罪者沒有中陰。

​         又根據《釋淨土群疑論》卷二,也有兩種見解;一說往生淨土,不經中陰,因為命終之時,即生於蓮花中,所以不應有中陰;另一說則是,往生淨土之人,從此穢土 而生彼淨土,是死此而生披,在這中間當有中陰,不過雖經十萬億佛土,僅如彈指頃,沿途以諸佛國土的香飯之氣滋養其中陰身。這些說法雖不盡相同,但都表示了中陰身的存在。

        從以上的經論資料所見,凡是眾生,若在欲界與色界,除了大善大惡能於死後直昇直墮之外,都會經過中陰身的階段。他不屬於任何一道,當他所待投生的因緣成熟,就會以入胎和化生的方式確定投生的類別。

        在未投生之前,可有轉變其投生類別的方法。例如得聞佛法,或親屬為其祈福供養,做種種佛事,便能影響這一中陰身的前途上昇;如果由於積怨難消,再加上親友和仇敵的干擾,也會使得中陰身改變方向而墮於惡道,所以西藏密宗特別重視中陰身救度法;即在顯教,也主張臨終助念和七七的超度。以佛法來救濟中陰,是召請中陰身來聽聞佛法,化解心結,減輕煩惱,也以佛法的力量使得有緣的鬼神歡喜,以此為其結善緣的功德達到超度的效果。

​         至於上善與極惡之人其所以沒有中陰身的原因,是在於他們沒有等待因緣的必要。就好像有人在大學還沒畢業時,已經辦好出國留學的手續,或已被公司、行號,機 關 預聘,畢業之後,不需要等待工作機會,或到處找工作,這也許是他們的家庭背景或學業成績優於一般學生所致。相反的,如果出生便為豬、牛、羊等的家畜,表示 出生以後,已經決定了他們被人宰殺,作為食物的命運。因此,如果積極修行、努力為善、信心深厚、願力堅固,就沒有墮落三塗的恐懼。只要以信願和修行的力量 自利利人,上求下化,便會依信心往生淨土,依願心修菩薩道,不論生於佛國,或生於娑婆,都是直來直往,毫無徬徨、等待的現象,所以,對信願具足的佛教徒而言,並沒有中陰身的過程,也不必要他人以中陰身救度法來超度。

摘自聖嚴法師《佛學群疑》- 什麼是中陰身 (109-112頁)

禮儀公司.jpg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葬儀的進行,應該有誦經念佛佛事。但在中國現行的佛教葬儀中,出家人只管誦經,卻不是葬儀的主體;因為葬儀中的家祭公祭等儀式,均委由葬儀社派人司禮,佛事反倒成為一種點綴。

正確的佛教葬儀,除了司禮者之外,主體應該是出家的法師為亡者誦經。參與的大眾,均應人手一冊佛經跟著持誦。持誦的內容,最好是簡短的經文及偈頌,例如「心經」、「往生咒」、「讚佛偈」、佛號、「回向偈」等,不用唱,只用誦;否則,大眾無法隨唱而無參與感。然後由法師簡單地介紹亡者的生平及其為善、利人、學佛等的功德,並做簡短的開示──一則度化亡者超生淨土佛國;同時安慰、啟發亡者的家屬、親友。

至於家祭公祭,最好同日舉行,因為既然已經全體參與葬禮了,就沒有必要另外舉行;否則,除了拉長葬儀的時間外,只是顯示個人和團體的突出感而已。如果要同日舉行家祭或親友、團體的公祭,則應該在正式的葬儀之前舉行。佛化的葬儀應該簡單、隆重,前後的時間不須超過一小時,最多一個半小時。至於用中西樂隊或儀仗等場面,都是虛榮的鋪張,此舉對於非佛教徒而言,也許有其慰靈的作用;對佛教徒來說,則反而會擾亂亡者一心求生佛國淨土。

自古以來,佛教喪葬並沒有一定的制度。但在中國,有關死者未亡之前的彌留,及命終後的沐浴、更衣、設靈位、伴靈、納棺、出葬、埋葬、做七,乃至百日等,大致都有它固定的儀式

依據「淨土法門」,在彌留時宜有善知識──不論是在家或出家的修行者──為亡者說法、誦經、念佛,稱為助念,一直到命終十二小時之後,移動遺體,為之沐浴、更衣,並繼續以助念代替伴靈。而且,每舉行一項儀式,都用佛法開示亡者,令其一心皈命佛國淨土。當然,最好能有出家僧眾說法開示,否則亦應以同道、同修中的長輩乃至資深的平輩為之。

對於佛教徒, 遺體的處理,只有坐龕、坐缸和火葬、土葬的不同。如果遺體坐龕,則採坐龕火化,只有封龕及舉火的儀式;如果遺體坐缸,則有封缸土葬的儀式;如果遺體臥棺, 則有封棺的儀式,封棺以後,有土葬及火葬兩種,若是火葬,則將骨灰壇置於寺院或墓場的塔中,也有將骨灰壇埋於地下墓中的。

不論是火葬土葬, 凡有儀式,均以念佛、誦經、回向代替由家屬輪番舉哀及哭泣、音樂等的鋪張。在過去的農村社會,如果家有老人,往往會預備棺木,稱為壽材;預備葬服,稱為壽 衣,以求福壽綿長,大吉大利。在今天工商業的社會以及都市的環境,已經不許可有這樣的風俗,而事實上也沒有這樣做的必要。

上面已經說過,佛教的葬儀宜力求簡單、隆重。且特別不允許在喪葬期間,以殺生的葷腥招待親友,更不可以酒肉葷腥來祭祀亡者。故在吾鄉江蘇參加喪禮的用餐稱為吃豆腐,那是由於純以素食招待前來吊祭的親友,以豆腐類的食物為主之故。靈前則以香花、蔬果、素食供養。花籃、花園、挽幛,亦當適可而止;最好除了喪家和代表性的親友致送數對花籃以及數幅挽聯、挽額以表示悼念之外,不需要大事鋪張。如果親友致送奠儀,除了由於家屬貧苦而留著喪葬費用及生活所需外,最好悉數移做供奉三寶弘法利生公益慈善等的用途,將此功德回向亡者,超生離苦,蓮品高升。

至於父母親過世,飲泣哀傷乃人之常情。世尊涅槃之時,除了已得解脫的大阿羅漢,弟子們無不涕泣。唯世習以哭泣表示亡者的哀榮,則屬虛偽。佛教徒當以佛事代替哭泣




那麼什麼時候為亡者做佛事?如何做佛事?請看下一節。
摘自聖嚴法師佛學群疑》- 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53-55頁)

楊子佛教禮儀.jpg

楊子佛教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